杨武云代表:建设种业创新高地 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发布时间:2025-03-12   浏览次数:164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建设种业创新高地 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武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也是我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杨武云从事小麦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育种研究工作近40年,深知振兴种业的重要意义。
 
  杨武云细数近几年四川在种质资源保护与种源创新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于2024年10月全面投入运行,并成功入选“国家西南特色种质资源中期库”;在阿坝州马尔康建立起700余亩夏繁核心基地,初步具备为全国育种团队提供服务的能力;抓住“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机遇,抢救性收集一大批特异资源;加强种源科技创新支撑天府粮仓建设,育成一批主要粮油作物品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农业‘芯片’中的‘芯片’。”杨武云表示,从历史的角度看,粮食产量的每一次跨越式提升,都离不开种质基因资源的发掘与品种的迭代。他还特别提到,种业发展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同阶段的产业需求,决定了育种创新的不同方向。“必须通过实时抓取优良基因、创新育种材料,为育种科研团队和企业提供精准支撑,加速培育市场适配品种,筑牢粮食安全科技屏障。”杨武云说。
 
  “作为国家西南战略腹地、我国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四川对保障种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国家战略意义重大,有条件瞄准种业创新高地建设,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此,杨武云建议,尽快建立“天府种业实验室”,相关部门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并将“天府种业实验室”作为国家级种业实验室的重要基地;加快国家级“夏繁硅谷”建设。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已建成的夏繁核心基地正为全国育种团队提供服务,将“夏繁硅谷”建设纳入国家重大建设规划,投入专项资金,将其打造成为一流的国家级粮油作物夏繁基地,使“夏繁硅谷”与“南繁硅谷”相互配合,真正筑牢国家粮食“芯片”创新根基;利用攀西地区冬季温暖的独特气候条件,开展水稻、玉米冬季加代繁育,构建“四季不间断”育种链条,为国家种业创新提供更强支撑,充分发挥四川在种业领域的独特优势。
 
  为什么攀西地区的重要性开始凸显?杨武云解释,要把攀西地区搞好,不仅是因为这一地区是冬季水果、蔬菜,包括粮蔬兼用型等多种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全国冬季蔬菜水果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更因为这里冬季温暖,可以作为南亚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基地,同时也可以作为玉米、水稻冬繁的备份基地。“我们要把这一地区的基因资源收集好、保存好,把禀赋潜力挖掘出来,更好地应用;更要根据这个区域热量温度的分布,将其作为南繁的备份基地规划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种业振兴作出四川应有的贡献。”杨武云说。